365体育官网

所在位置: 首页>清风廊>廉事新说

用行动换来乡村的笑语

来源: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   发布时间:2017-11-16    字号:

  一个挎包,一顶草帽,一只水壶,是老喻下乡的“标配”,这次同样如此。他就这样心怀百姓,揣着智慧,本着清廉之心,走进了大寨村。

  2016年4月,老党员喻平作为第一批帮扶队员,分到交通闭塞、经济落后的谷堡乡大寨村,任第一书记、驻村帮扶组长。他是用行动来践行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的一个缩影。

  “听说县里派人帮扶我们大寨来啦!”

  “我们这石旮旯,太阳晒不着,大雨淋不透,哪个愿意来?”

  “不会是那田坎上戴草帽的老头吧。”

  在地里劳作的村民,你一言我一语。很多人认为,这年过半百的老头,不过是来做做样子、走走过场,假帮扶!

  老喻扛着被子,端着锅碗瓢盆,大包小包地,像搬家一样,住进了村委的办公室。曾经当过兵的老喻,与驻村帮扶队员一道,又建立起了新的“营地”。

  紧接着,老喻顶着烈日冒着酷暑,穿梭在乡间小路、田边地头。一家一户地走访调查,与群众拉家常、谈生产、聊生活,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心声。晚上回来,埋头整理、统计汇总当天收集的资料。大寨村地势偏僻、山高坡陡、土地贫瘠,村民靠天吃饭,几乎没有经济来源。十余天的走访调查,老喻跑遍了大寨村九个村民组九百余户村民,详实掌握了第一手资料。

  晚上,年轻队员在阵阵蛙声中入睡了,老喻却仍然难以入睡。如何在帮扶工作中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?这是老喻一直反复思考的问题。他与村支两委共同分析得出结论,首先解决交通闭塞的问题。于是,他发动各种力量,两个月的时间筹集了92万元资金,通过全村共同投工投劳,建设了一条6.3公里长的水泥路,贯穿了整个寨子。从此结束了乡亲们“人背马驼”的生产运输历史。

  交通问题算是解决了,但老喻却仍没闲着,他又注意到大寨村摆嘎组由于地处某水力电站的下游,一到雨季河里涨水,下游庄稼全部被淹没,几十户村民吃饭都成了问题。老喻实地察看、测量、勘验和评估,计划在上游修建一座简易水库,雨季储水,旱季浇灌,确保粮食丰收。可是,钱从哪里来?他绞尽脑汁,研究国家农业、水利政策,拉着村支书、主任和小组长,不知疲惫地多次跑到县农业局,最终得到了农业局的支持,并派人实地调查后编制了修建水库的可行性报告,同意资助50万元水泥建材修建水库。

  老喻凭着这股闯劲,带领驻村队员和全村青壮年,通过半年多的苦战蛮干,硬是将一口院坝大小的山塘,改成可以浇灌庄稼的水库,这令全村群众兴奋不已。

  老喻的故事,很快传开。县里某企业获悉后,主动加入帮扶队伍,免费为大寨村安装130盏太阳能路灯。夜晚,孩子在灯下嬉戏打闹,欢声笑语;大人乘凉闲聊,感叹农村也可以像城镇一样,路灯高照。

  “老喻,现在路通了,灯亮了,环境改变了,你是不是也要走了呀?”老支书担心老喻要离开。

  “组织派我到这里来,就证明我这把老骨头还用得着,我要扎扎实实地干,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,乡亲们富起来,我才放心啊!”老喻咧着嘴纯朴地笑着。

  猕猴桃是修文特产,也是重要经济作物,老喻也意识到了这是一条发展之路。他带领大寨村的三千余名乡亲,到其他村学习栽培技术,充分利用荒山荒地,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业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如今,全村6000多亩长势喜人的猕猴桃林,有的正在长苗,有的即将挂果。

  看着第一书记为乡亲们做的一件件实事,村民们当初头脑中“走过场”的老头形象已荡然无存。取而代之的,是对这位老头由衷的感谢和敬意,还有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新认识。(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纪委 曹宇)

CopyRight 2015 www.xtsjw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 (C )中共邢台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邢台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4004731号-2

冀公网安备 13050302000479号